时间: 2025-04-27 13:3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35:18
宣德郎:这是一个古代的官职名称,属于文官系统中的一个较低级别的官职。在宋代,宣德郎是正八品上的官职,主要负责宣扬的德政和教化百姓。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宣德郎可能被提及作为背景描述,用以展示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宣德郎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在历史讲座或学术讨论中。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古代官制研究等领域,宣德郎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以探讨古代官僚体系和社会结构。
同义词:宣教官、宣化使(在职责上有相似之处)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对比高级官职如宰相、尚书等。
词源:宣德郎一词源于古代的官制,"宣"意为宣扬,"德"指德政,"郎"是古代官职的一种称呼。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宣德郎这一官职在明清时期逐渐消失,其职能被其他官职所取代。
文化背景:宣德郎的存在反映了古代重视德治和教化的文化传统。 社会背景**:在古代社会,宣德郎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官方教化的依赖。
情感反应:宣德郎这个词汇可能唤起对古代官僚体系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联想:联想到古代官员的形象,如穿着官服、手持文书,以及他们在民间宣扬德政的场景。
经历或故事: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看到关于宣德郎的展览,这让我对古代官制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歌: 宣德郎声传四方, 德政如春风化雨。 古道热肠今犹在, 教化万民心自舒。
视觉联想:想象一位穿着古代官服的宣德郎,手持文书,站在市集上宣扬德政。 听觉联想:听到古代官员宣读德政的声音,庄重而有力。
跨文化比较: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官职可能负责类似的工作,如中世纪欧洲的传教士或官员,负责宣扬教义和法律。
总结:宣德郎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古代官职名称,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的官制结构,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德治和教化的重视。 反思:了解宣德郎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文化和政治体系,对于语言学*和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宣】
(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引证】
《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宣,天子宣室也。 、 《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 、 《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受釐坐宣室。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3.
【郎】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古地名。春秋鲁邑。
【引证】
《说文》。按,鲁有二郎。-郎,鲁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