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4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41:37
“斗鹌鹑”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人们将鹌鹑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争斗,通常作为一种娱乐活动。这种活动在**古代颇为流行,尤其是在宋代。
在文学作品中,“斗鹌鹑”可能被用来描绘一种特定的社会风俗或人物的闲暇活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竞争或争斗的情景。在专业领域,如动物学或历史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古代的娱乐活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同义词:斗鸡、斗鸟、争斗 反义词:和平、和谐、安宁
“斗鹌鹑”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斗”(争斗)和“鹌鹑”(一种鸟类)组成。在历史上,这种活动可能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中鸟类争斗的观察和模仿。
在**古代,斗鹌鹑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闲暇生活方式。这种活动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和贵族文化有关。
提到“斗鹌鹑”,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繁华景象和贵族的闲适生活。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动物福利的思考,因为这种活动涉及对动物的利用和控制。
在现代社会,斗鹌鹑这种活动已经不太常见,但它仍然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用来讨论历史和传统。
在诗歌中,可以将“斗鹌鹑”作为一种隐喻,用来描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或内心的挣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鹌鹑在争斗的场景,羽毛飞扬,动作激烈。听觉上,可能会有鹌鹑的叫声和观众的欢呼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动物争斗活动也有存在,如斗鸡在许多国家都有传统。这些活动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斗鹌鹑”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提供了对历史、文化和动物福利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2. 【鹌】 一种迁徙性雉类鸟,长约18厘米,棕黑色而有黄色斑点,尾短,不善飞, 体形像小鸡,头小尾短,羽毛赤褐色,杂有暗黄色条纹。吃谷类和杂草种子。雄的好斗。现已人工饲养,肉、卵供食用。
3.
【鹑】
鹌鹑的简称 。古称羽毛无斑者为鹌,有斑者为鹑。后混称为鹌鹑。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一种迁徙性雉类猎鸟,约18厘米长,上部棕黑色而有皮黄斑点,喉部呈黑白二色,胸部为发红色的皮黄色,腹部呈白色。
【引证】
《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鹑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