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1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15:01
暗渡陈仓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暗中通过陈仓”,源自中国古代的军事策略。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敌人不注意的情况下,采取隐蔽的方式达到目的,通常用于形容军事上的巧妙策略或秘密行动。
在文学作品中,暗渡陈仓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智谋和策略,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使用此计谋成功地迷惑了曹操。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秘密行动或巧妙计划。在专业领域,如商业策略或政治活动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描述那些不为人知的策略和行动。
同义词:偷梁换柱、暗箭伤人、暗中操作 反义词:明火执仗、公开透明、光明正大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策略的隐蔽性和公开性上有所不同,但都与暗渡陈仓在某种程度上相关。
暗渡陈仓 源自中国古代的军事典故,具体是指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对抗曹操时,通过假装撤退并暗中通过陈仓山脉,成功地迷惑了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巧妙策略的场合。
在中国文化中,暗渡陈仓 被视为智慧和策略的象征,反映了中国人对于智谋和策略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复杂环境中通过巧妙手段达到目的的行为。
暗渡陈仓 这个词汇给人以神秘和巧妙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暗中进行的、需要高度智慧和策略的行动。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于智谋和策略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日常生活中,暗渡陈仓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工作中需要巧妙处理的情况,比如在商业谈判中通过不显眼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诗歌中,可以将暗渡陈仓 融入到描述智谋和策略的诗句中,如:
智者行事暗渡陈仓, 巧计连环敌难防。 明修栈道暗渡江, 一计成功万古扬。
在视觉上,暗渡陈仓 可以联想
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有贼兵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
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54回:“这日马周正与众将计议一个~之计,去湘州接取唐王夫妇。”
1.
【暗】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引证】
《说文》-暗,日无光也。 、 《论衡·说日》-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 、 蔡元培《图画》-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昏暗、 暗中摸索
2.
【渡】
(形声。从水,度声。本义:渡过,过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子史皆以度为之。”-渡,济也。 、 《汉书·贾谊传》。按,后世分用,渡河不写作“度。”-度江河,亡维楫。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然后渡扬子江。
【组词】
渡仔、 渡杯、 渡客、 夜渡沅江
3.
【陈】
(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带。
【引证】
《说文》-陈,宛丘,舜后妫(guí)满之所封。 、 《左传·昭公八年》-陈,颛顼之族也。
4.
【仓】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盖儿,中间象一扇门,下面是进出的口儿,合起来表示仓库这个概念。本义:粮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仓,谷藏也,仓黄取而藏之,故谓之仓。 、 汉·贾谊《论积贮疏》-仓廪实而知礼节。 、 《礼记·月令》。注:“藏祭祀之谷为神仓。”-藏帝藉之收于神仓。
【组词】
谷仓、 仓廒、 仓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