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0:36
古北口:古北口是一个地名,位于**北京市密云区,是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隘。字面意思是指古老的长城北部的关口。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古北口常被用来象征历史的厚重和边疆的沧桑,如在描述古代战争或边塞诗中。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古北口可能被提及作为旅游景点或历史教育的一部分。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考古学和旅游学等领域,古北口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和实践地点。
同义词:边关、关隘、要塞 反义词:内地、腹地
古北口作为一个地名,其词源直接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语言中的使用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主要是作为一个特定的地理标识。
古北口在**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不仅是长城的一部分,也是历史上多次战争和边疆防御的关键地点。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智慧。
古北口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古代战士的英勇和边疆生活的艰辛,同时也激发了我对历史探索的兴趣。
在我的生活中,古北口是一个我计划未来访问的地方。我期待亲眼看到这个历史遗迹,感受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古北口:
古北口的石墙,
历经风霜,依旧坚挺。
每一块石头,
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古北口让我联想到长城的壮丽景象和风吹过山谷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增强了它的历史感和神秘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地理标识可能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如英国的哈德良长城,它也是历史和防御的象征。
古北口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意义的符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增加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1.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2.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3.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