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8:57
词汇“持梁齿肥”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并不容易直接从字面上理解。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是“持梁齿肥,衣轻裘,乘肥马,衣轻裘”,用来形容贵族或富人的奢华生活。
“持梁”指的是手持精美的食物,“齿肥”则形象地描述了因为吃得好而牙齿显得肥大。整个成语用来比喻生活奢侈,享受豪华。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或批评那些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阶层、贫富差距或奢侈生活的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
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是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语境中仍会被引用。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是一种美德,而过度奢侈则常常受到批评。因此,“持梁齿肥”这个成语在反映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评判方面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贵族的奢华生活,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现代社会贫富差距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文化或社会问题时,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论据或例证。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利用这个成语来描绘一个角色的生活状态,或者用来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华服的贵族,手持精美的食物,享受着奢华的生活。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古典音乐,增强其历史感和奢华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living in luxury”或“indulging in extravagance”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持梁齿肥”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使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背景。
吾持梁剌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四十三年足矣。
1.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
2.
【梁】
(会意。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梁,水桥也。 、 《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梁丽可以冲城。 、 《左传·庄公四年》-除道梁溠。 、 《礼记·月令》-谨关梁。 、 《孟子》-十一月舆梁成。 、 《国语·周语》-十月成梁。 、 《国语·晋语》-津梁之上。 、 《诗·大雅·大明》-造桥为梁,不显其光。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 、 《庄子》-泽无舟梁。
【组词】
河梁、 津梁、 桥梁、 梁缘、 梁头、 梁津、 梁栈
3.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
4.
【肥】
(会意。从肉,本义:脂肪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肥,多肉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坚土之人肥。 、 《礼记·月令》-瞻肥瘠。 、 《左传·桓公六年》。服注:“牛羊曰肥。”-吾牲牷肥。 、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
【组词】
肥猪;肥肉、 肥腻、 肥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