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4:05
“佗佗”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姿态优美、从容不迫。在《诗经》中有“佗佗兮若将伯之裘”这样的用法,形容人的姿态如同穿着华美的裘衣一样优雅。
在文学作品中,“佗佗”常用来描绘女性或文人的优雅姿态,如“她佗佗地走进房间,宛如一朵盛开的花”。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特定场合或人物时,仍能体现出其独特的韵味。在专业领域,如古典文学研究中,这个词可能会被频繁提及,用以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意象。
“佗佗”一词源自《诗经》,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特定语境中,仍能体现出其古典美学的价值。
在**传统文化中,“佗佗”常与儒家文化中的“君子”形象相联系,强调的是一种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和谐统一。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更多地被用于文学创作或古典文化研究中。
“佗佗”这个词给人以优雅、从容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采。在现代语境中,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古典美学的向往和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遇到“佗佗”这个词,它让我对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她佗佗地走过,留下一地银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穿着古代服饰的女子,优雅地走在古色古香的庭院中。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古筝或古琴的悠扬旋律,与“佗佗”的优雅姿态相得益彰。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graceful”或“elegant”来表达类似的意境。
“佗佗”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提升文化素养。
1.
【佗】
拖。 同: 拕
【引证】
《史记·龜策列传》-因以醮酒佗发,求之三宿而得。
【组词】
佗发
表示远指,别的,其他的。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 《大戴礼·礼察》-此无佗故也。 、 《史记·郑世家》-佗日指动,必食异物。
【组词】
佗人、 佗日、 佗方、 佗生、 佗年、 佗志、 佗故
2.
【佗】
拖。 同: 拕
【引证】
《史记·龜策列传》-因以醮酒佗发,求之三宿而得。
【组词】
佗发
表示远指,别的,其他的。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 《大戴礼·礼察》-此无佗故也。 、 《史记·郑世家》-佗日指动,必食异物。
【组词】
佗人、 佗日、 佗方、 佗生、 佗年、 佗志、 佗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