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7:41
词汇“佗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方言词汇。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佗时”在古汉语中可能指的是“其他时候”或“另一个时间”。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可能在一些古文或者特定的方言中还能见到。
由于“佗时”不常见,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文中,可能会出现在描述时间转换或对比的语境中。
“佗”在古汉语中有时指“其他”或“别的”,“时”即“时间”。随着语言的发展,“佗时”这个词汇可能因为使用频率降低而逐渐从现代汉语中消失。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使用“佗时”可能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转的感慨或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由于“佗时”带有一定的古风和文学色彩,它可能给人一种怀旧或深沉的情感联想。
由于“佗时”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佗时”来增添文学气息,例如:“佗时花开,今朝花落,岁月如梦。”
结合古风音乐和古代绘画,可以更好地体现“佗时”的古韵和时间流转的意境。
由于“佗时”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佗时”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汉语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演变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佗】
拖。 同: 拕
【引证】
《史记·龜策列传》-因以醮酒佗发,求之三宿而得。
【组词】
佗发
表示远指,别的,其他的。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 《大戴礼·礼察》-此无佗故也。 、 《史记·郑世家》-佗日指动,必食异物。
【组词】
佗人、 佗日、 佗方、 佗生、 佗年、 佗志、 佗故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