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0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06:02
回折(huí zhé)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物体或路径在行进过程中发生弯曲或转折,返回到原来的方向或位置。在物理学中,它可能指的是光波或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或介质边界时发生的反射或折射现象。
“回折”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回”和“折”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返回和弯曲。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已经结合使用,表示物体或路径的弯曲返回。
在中国文化中,“回折”常常与人生道路的曲折和命运的反复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中国人对人生多变性的认识和接受。
“回折”一词给人以复杂和多变的印象,可能引发人们对未知和挑战的情感反应,同时也可能激发人们对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回折”思维的情况,比如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从不同角度思考,或者在规划路线时需要考虑多种可能的路径。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回折”来描绘自然景观的复杂性,如“山川回折,水流蜿蜒,自然之美,尽在不言”。
在英语中,“回折”可以对应为“reflection”或“refraction”,分别表示反射和折射,这些词汇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广泛使用。
“回折”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在科学领域有精确的定义,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也有丰富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