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8 13:0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8 13:06:00
“夏气”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夏季的气候特征,如高温、潮湿、阳光充足等。基本含义是指夏季特有的气候条件和环境氛围。
在文学中,“夏气”常用来描绘夏季的景象和氛围,如“夏气蒸腾,万物生长”。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夏气”来形容夏季的炎热,如“今天的夏气真是让人受不了”。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可能会用“夏气”来指代夏季的气候模式和变化。
同义词:暑气、炎热、夏热
反义词:冬寒、寒气
“夏气”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夏”指夏季,“气”指气候或气息。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楚辞》中已有对夏季气候的描述,但“夏气”作为一个固定词汇的使用相对较晚,主要在近现代文学和口语中广泛出现。
在**文化中,夏季常被赋予生命力旺盛、万物生长的象征意义。因此,“夏气”不仅指气候特征,也常被用来象征活力和繁荣。在农业社会中,夏季的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因此“夏气”也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
“夏气”常带给人炎热、活力和生机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夏日的阳光、海滩、冰淇淋和清凉的饮料。对于不同的人,“夏气”可能唤起不同的情感,如愉悦、烦躁或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夏季的炎热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和心情。例如,夏气可能会让人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户外活动,以避免中午的高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夏气”:
夏气蒸腾,阳光如金,
绿叶摇曳,蝉鸣阵阵。
热浪翻滚,心随风动,
夏日长梦,悠然自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金黄的麦田在夏日的阳光下闪耀;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快的夏日旋律,如海滩边的吉他声。
在英语中,“summer heat”或“summer weather”可以对应“夏气”。不同文化中对夏季的感受和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夏季的炎热和活力。
“夏气”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夏季的气候特征,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夏气”可以帮助我们更生动地描绘和感受夏季的氛围。
1.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夏,中国之人也。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