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15:51
僻典(pì diǎ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冷僻的典故或不常见的典籍。基本含义是指那些不为人所熟知、使用频率较低的古代文献、典故或知识。
在文学作品中,僻典常被用来增加文本的深度和复杂性,显示作者的博学。在口语中,提及僻典可能用于炫耀知识或进行学术讨论。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学研究中,僻典可能指那些不常被引用的古代文献或资料。
僻典一词源自汉语,其中“僻”字意为偏僻、不常见,“典”字意为典籍、典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主要用于描述那些不常被提及或使用的古代知识。
在传统文化中,僻典常与博学、深奥相联系,被认为是学者和文人的标志。在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的普及,僻典**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学术和文学领域仍占有一席之地。
僻典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深奥、难以理解的知识,给人以敬畏和好奇的情感反应。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古代文化和知识的探索欲望。
在学术研究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查阅僻典的情况,这些资料虽然难以获取,但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僻典:
夜深人静时,翻阅僻典, 古人的智慧,如星辰闪现。 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在时间的河流中,静静流传。
僻典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图书馆,满是尘封的书籍,或者是一位学者在昏黄的灯光下研读古籍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翻书声和远处钟声的交织。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obscure reference”或“esoteric knowledge”,它们也指那些不为人所熟知或不常见的知识。
僻典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学术和文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深奥的知识,也是文化和历史传承的象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僻典能够丰富我的知识储备和表达深度。
1.
【僻】
(形声。从人,辟声。本义:退避;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僻,辟也。…《诗》曰:“宛如左僻。”
偏僻;偏远;很少有人去的。
【引证】
《楚辞·涉江》-虽僻远其何伤。 、 《吕氏春秋·慎行》-而荆僻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地僻无音乐。
【组词】
僻路、 僻壤、 僻小、 僻穴、 僻陋、 僻巷、 僻净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