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1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2:12:05
“九刑”一词在古代**法律体系中指的是九种刑罚。根据《周礼·秋官·司刑》的记载,九刑包括:墨(黥面)、劓(割鼻)、剕(断足)、宫(阉割)、大辟(死刑)等五刑,以及流(流放)、赎(以财物赎罪)、鞭(鞭打)、扑(杖击)等四种刑罚。这些刑罚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刑罚体系。
在文学作品中,“九刑”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法律的严酷性,或者作为一种象征,代表极端的惩罚和正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法学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九刑”一词源自《周礼》,是古代法律体系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刑罚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方式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概念一直保留在的法律史中。
在**古代社会,法律和刑罚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九刑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法律观念,即通过严厉的刑罚来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者的权威。
提到“九刑”,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法律的严酷性和人性的黑暗面。这种联想可能会引发对正义、人权和法律进步的思考。
在历史学*中,我曾深入研究过“九刑”的相关内容,这让我对古代**的法律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法律的诗歌时,我可以使用“九刑”来描绘那个时代的严酷和无情:
墨痕深深刻,劓鼻血未干,
剕足行路难,宫刑痛断肠。
大辟斩首去,流放天涯远,
赎金难买命,鞭扑痛彻骨。
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刑场的画面,刑具、受刑者和执行者的形象,以及刑场上的哀嚎声,都能让人深刻感受到“九刑”的残酷。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刑罚体系也存在,如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的刑罚,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都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法律和刑罚的重视。
“九刑”作为一个历史术语,不仅让我对古代*的法律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思考了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演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历史术语能够丰富我的知识储备,提升我的文化素养。
1.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2.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