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9:3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9:39:07
词汇“儒素”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儒”和“素”。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儒素”进行深入分析。
儒素之心,淡泊名利,
岁月静好,不染尘埃。
书卷多情,笔墨生香,
一生清贫,心自安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儒素”是一个富含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1.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
2.
【素】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mì)。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素,白致缯也。 、 《礼记·杂记》-纯以素。 、 《礼记·檀弓》-素服哭于库门之外。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 《战国策·魏策》-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组词】
素幭、 素服缟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