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5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55:34
“九牛拉不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即使九头牛的力量也无法使其转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的坚定不移,无论外界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其立场或状态。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力量和坚定性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汉语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描述坚定性的常用表达。
在中国文化中,坚定和忠诚是被高度推崇的品质。因此,“九牛拉不转”这个成语在强调这些品质时非常有用,尤其是在强调个人或集体的决心和忠诚时。
这个成语给人以坚定和不可动摇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关键时刻的坚定决策。它传递出一种力量和决心的情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非常坚定,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都坚持自己的方式,这让我想到了“九牛拉不转”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心,如山岳般坚定, 九牛之力,亦难撼动分毫。 岁月流转,信念不改, 九牛拉不转,他的誓言。”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群牛在努力拉动一个巨大的石头,但石头纹丝不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牛的叫声和人们的呼喊声,但最终一切归于平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t in stone”或“cast-iron”,都用来形容某事的不可改变性。
“九牛拉不转”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用来形容坚定不移的立场或状态。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传递出坚定和不可动摇的情感。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对于理解和表达汉语中的坚定性概念非常重要。
我知道奶奶一旦决定了的事,就是~的!
1.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2.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
3. 【拉】
4.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5.
【转】
旋转;打转。
【引证】
《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者飘转。
【组词】
转丸、 转灯、 机器转子团团转;砂轮转得快;地球绕着太阳转
绕过。
【引证】
《老残游记》-由千佛山脚下往东,转过山坡,竟向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