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3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30:35
“三农”是一个中文词汇,由“三”和“农”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指的是“三个与农业相关的事物”。在的语境中,“三农”通常特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方面,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旨在解决与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相关的问题。
“三农”作为一个词汇,其使用主要集中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政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视而逐渐普及。这个词的形成和使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村问题的关注和政策导向。
在,“三农”问题长期以来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政府多次强调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三农”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农村的宁静、农民的辛勤以及农业的基础性。它也可能引发对农村贫困、落后和需要帮助的同情和关注。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农村支教、参与农业项目或与农民交流中遇到“三农”问题,这些经历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三农的田野上,稻穗低垂,诉说着岁月的丰收与辛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广阔的田野、勤劳的农民和金黄的稻田。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农机的轰鸣声、鸟鸣和农民的歌声。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三农”的词汇,但类似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只是表述和关注点可能有所不同。
“三农”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的社会现实和政策重点,也体现了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三农”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的社会结构和发展策略。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