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0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3:05
“不堤防”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没有防备或警惕。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没有预料到可能发生的问题或危险,因此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不堤防”源自汉语,其中“堤防”原指防洪的堤坝,引申为预防和保护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堤防”逐渐被用来描述心理和行为上的无防备状态。
在**文化中,强调“未雨绸缪”和“防患于未然”的观念,因此“不堤防”常常带有负面含义,暗示缺乏远见或准备。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意外、惊讶或失望的情感,因为它暗示了某种程度的失败或不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不堤防而错过重要的信息或机会,这种经历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堤防”用于描述自然界的美丽和不可预测性,如“春风不堤防,一夜花开满城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雨中毫无准备地行走,或者在音乐中,可以用轻快的旋律来表达不堤防的轻松心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ff guard”或“unprepared”,它们在语义上与“不堤防”相似,但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不堤防”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状态,还反映了人们对预防和准备的态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堤】
(形声。从土,是声。本义:河堤,堤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隄,唐也。 、 《礼记·月令》-完堤防。 、 《荀子·王制》-脩堤梁。 、 唐·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河堤绕绿水。
【组词】
河堤;海堤;堤埽、 堤唐
3.
【防】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防,堤也。 、 《周礼·稻人》-以防止水。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町原防。 、 《礼记·郊特性》-祭防与水庸。 、 《管子·度地》-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 、 《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1. 【堤防】 堤:汛期以前,要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