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4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43:59
上元节: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是*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人们有赏灯、吃元宵(汤圆)、猜灯谜等俗,象征团圆和幸福。
上元节源自古代的“上元天官节”,与道教的三元节(上元、中元、下元)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色彩逐渐淡化,转变为民间庆祝的节日。
在文化中,上元节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展示民间艺术和手工艺的机会。社会背景上,它反映了人对和谐、团圆的重视。
上元节给我带来温馨和欢乐的情感,联想到家人团聚的场景和灯火辉煌的夜晚。
去年上元节,我和家人一起制作了各种形状的灯笼,挂在院子里,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上元节的灯火,照亮了夜的寂静,团圆的心,温暖了冬的寒冷。”
想象上元节的场景,可以联想到热闹的市集、五彩的灯笼和欢快的音乐。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节日如日本的“灯笼节”(おぼん)也有类似的庆祝方式,但具体*俗和意义有所不同。
上元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知识,也加深了我对家庭和社区价值的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我的文化敏感性和表达的丰富性。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
3.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