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4:27
“暗下”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光线变暗,环境变得昏暗。基本含义可以是指自然环境中的光线减弱,也可以比喻性地指某种情况或状态的恶化或变得不明显。
在文学中,“暗下”可能用来描绘场景,营造氛围,如“夜幕暗下,城市的灯火渐渐亮起。”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描述天气变化,如“天色暗下来了,可能要下雨。”在专业领域,如摄影或电影制作中,“暗下”可能指调整光线以达到特定的视觉效果。
同义词中,“昏暗”强调光线不足,“暗淡”侧重于色彩不鲜明,“阴暗”则带有负面或压抑的情感色彩。反义词则相反,强调光线的充足和明亮。
“暗下”由“暗”和“下”两个字组成。“暗”字古已有之,表示光线不足或不明显。“下”字在这里表示状态的变化,从明亮到昏暗的过程。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历史悠久,用法相对固定。
在**文化中,“暗下”常常与夜晚、休息、反思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有时也用来象征困难或挑战的到来。
“暗下”给我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静和神秘。它让我联想到夜晚的宁静和深邃,有时也让人感到一丝忧郁或不安。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户外露营时,天色突然暗下,我们迅速搭起帐篷,准备过夜。这种经历让我对“暗下”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暗下”:
夜幕暗下,星辰闪烁, 心灵深处,思绪飘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日落时分的画面,光线逐渐暗下,天空由蓝变紫。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夜晚的虫鸣或远处的水流声。
在英语中,“暗下”可以对应为“darken”或“grow dark”。在不同文化中,夜晚和昏暗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相似。
通过对“暗下”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现象,也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和生动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暗】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引证】
《说文》-暗,日无光也。 、 《论衡·说日》-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 、 蔡元培《图画》-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昏暗、 暗中摸索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