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0:46
“丸散膏丹”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中医药领域,用来描述中药的不同剂型。具体来说:
在中医药专业领域,“丸散膏丹”是常用的术语,用来区分不同形态的药物。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比喻事物的多样性或复杂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中医药相关话题时。
“丸散膏丹”这个词汇源自古代中医药学,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在古代,药物的制备和使用方式相对简单,因此这些剂型的区分非常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术语被保留并继续在现代中医药中使用。
在文化中,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丸散膏丹”作为中医药的一部分,反映了人对健康和疾病的独特理解和处理方式。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体现了中医药在**的普及和重要性。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传统、自然、健康和治愈。它可能唤起对古老智慧的尊重和对自然疗法的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寻求中医药治疗,可能会接触到“丸散膏丹”这些剂型。例如,家人可能因为某种疾病而服用中药丸剂,或者使用外敷的药膏。
在诗歌中,可以将“丸散膏丹”比喻为生活中的不同解决方案或策略:
生活如医,需丸散膏丹, 丸以稳心,散以解困, 膏以疗伤,丹以提神。
视觉上,可以想象到各种中药剂型的包装和形态,如小巧的丸药、细腻的散药、粘稠的膏药和神秘的丹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中药店里的声音,如药杵捣药的声音或药师配药时的低语。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丸散膏丹”的词汇,但类似的药物剂型在世界各地都有存在。例如,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中也有类似的药物形态。
“丸散膏丹”这个词汇不仅在中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学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理解了中医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它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文化性,对于深入了解中医药和中华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丸】
(形声。反体指事。小篆是仄的反写。本义:小而圆的物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丸,圜也。 、 《庄子·达生》-五六月累丸二不坠。 、 《庄子·徐无鬼》-市南宜僚弄丸。 、 《后汉书·张衡传》-首衔铜丸。 、
【组词】
鱼丸;肉丸;丸熊、 丸丹、 丸散、 丸熊、 丸散膏丹
2.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3. 【膏】
4.
【丹】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 、 《书·禹贡》-砺砥砮丹。 、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 《荀子·正论》-加之以丹矸。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
【组词】
丹矸、 丹砂、 丹砾、 丹铅
1. 【丸散】 指中药的丸剂﹑粉(散)剂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