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5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1:57:18
词汇“援鳖失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文化背景出发。
“援鳖失龟”字面意思是指在救助鳖的过程中失去了龟。这个词汇可能源自一个寓言故事或者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在处理一件事情时,因为专注于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导致整体结果不佳。
由于“援鳖失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如果出现,可能是在讨论策略、资源分配或者注意力管理等话题时,用来说明因小失大的情况。
由于“援鳖失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或者是一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比喻。
在**传统文化中,鳖和龟都有长寿的象征意义,因此“援鳖失龟”可能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被用来比喻在追求长寿或某种目标时,因为方法不当而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对策略选择和资源分配的反思,以及对因小失大后果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讨论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时提到“援鳖失龟”,提醒自己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不要忽视家庭和个人健康。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援鳖失龟”作为一个隐喻,描述一个人在追求某个目标时,因为过于专注而失去了其他重要的东西。
由于这个词汇的特殊性,可能需要通过绘画或故事来形象化地表达“援鳖失龟”的情景,例如描绘一个人在水中救助鳖的同时,不小心让龟溜走了。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援鳖失龟”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全面考虑,避免因小失大。虽然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特定的语境下,它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比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情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灵活性和深度。
杀戎马而求狐狸,援两鳖而失灵龟,断右臂而争一毛,折莫邪而争锥刀,用智如此,岂足高乎?
1.
【援】
(形声。从手,爰(yuán)声。本义:拉,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援,引也。 、 《诗·大雅·皇矣》-无然畔援。 、 《礼记·缁衣》-不援其所不及。 、 《礼记·中庸》-不援上。 、 《豆棚闲话》-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 、 《左传》-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
【组词】
援及、 援推
2.
【鳖】
(形声。从鱼,敝声。本义:甲鱼,一种爬行动物,俗称“团鱼”) 同本义 属于龟鳖目、鳖科,中国特产的一种软壳水龟,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多栖于池沼、河沟、稻田中,肉味鲜美,一般认为是补品。
【引证】
《墨子·公输》-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3.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4. 【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