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4:02
“燠热”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天气或环境非常炎热、闷热的状态。字面意思是指高温且湿度大,使人感到不适。
“燠”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温暖或热。在古代文献中,“燠”常用来形容温暖或热的状态。随着语言的发展,“燠热”逐渐成为一个固定搭配,用来形容极端的炎热。
在文化中,夏季常被描述为“燠热”的季节,这与的气候特点有关。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使得“燠热”成为一个常用的词汇。
“燠热”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不适的感觉,联想到汗水、疲惫和寻找阴凉的渴望。它能够唤起人们对炎热天气的共同体验和情感反应。
在个人经历中,每当夏季来临,我总会想起那些燠热的午后,人们躲在树荫下或空调房里,试图逃避酷热的侵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燠热”来描绘夏季的氛围:
燠热的夏日,阳光如火,
汗水滴落,心随风飘。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weltering”或“oppressive heat”,用来描述同样的高温高湿环境。
“燠热”这个词在描述极端炎热的环境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传达了温度的概念,还包含了湿度和其他不适因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更准确地传达特定情境下的感受和体验。
1.
【燠】
(形声。从火,奥(yuè)声。本义:温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燠,热在中也。 、 《尔雅》-燠, 煖也。 、 《书·洪范》。传:“火气也。”-曰燠。 、 《诗·唐风·无衣》-安且燠兮。 、 《礼记·内则》-问衣燠寒。 、 《楚辞·天问》-鸟何燠之。 、 《书·洪范》-八,庶征: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风,曰时。
【组词】
燠日、 燠沐
2.
【热】
(形声。本义:温度高)。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