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9:37
词汇“比类合谊”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似乎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含义。为了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尝试理解这个组合词汇的可能含义。
结合来看,“比类合谊”可能指的是通过类比或比较来建立或加深情谊。
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我们很难找到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使用情况。但可以想象,在学术讨论、人际交往或文化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通过类比或比较来增进理解和友谊的过程。
由于“比类合谊”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强调交流和理解的文化背景下,“比类合谊”可能被用来强调通过类比和比较来增进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以积极、和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通过理解和交流来建立友谊和合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通过分享相似的经历或比较不同的观点来加深与他人的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比类合谊”的实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春日的花园里,我们比类合谊,每一朵花都是友谊的象征。”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人在花园中交流,通过比较花朵的美丽来增进彼此的了解,这可以是一种视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组合来表达。
“比类合谊”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角度来思考如何通过类比和比较来增进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2.
【类】
(形声。从犬,頪(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 、 《韩非子·五蠹》-皆守株之类。 、 《荀子·王制》-无法者以类举。 、 、 《列子·仲尼》-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 、 《孟子·梁惠王上》-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 《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冒之。
3.
【合】
(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合,合口也。 、 《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
4.
【谊】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宜,宜亦声。宜,表示合宜。本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古“谊”与“义”同。
【引证】
班固《幽通赋》-舍生取谊。 、 《公孙龙子·迹府》-素闻先生高谊。 、 《汉书·董仲舒传》-武王行大谊。
【组词】
谊士、 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