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2:34
词汇“元虚”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元虚”这一词汇的分析:
“元虚”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原始的虚无”或“根本的空虚”。其中,“元”通常指原始、根本,而“虚”则指空虚、不存在。
由于“元虚”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哲学或抽象概念的讨论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描述某种根本性的空无或虚无状态。
“元虚”的词源较为模糊,它可能是由“元”和“虚”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于表达一种哲学或抽象的概念。
在某些哲学体系中,“元虚”可能被用来描述宇宙或存在的起源状态,但在现代社会和文化中,这个词并不常见,因此其影响有限。
“元虚”这个词可能给人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宇宙的起源、存在的本质等抽象概念。
由于“元虚”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元虚”来表达一种深邃的意境:
在元虚的深渊里,
星辰诞生,
光与暗交织,
存在的奇迹。
“元虚”可能让人联想到宇宙的深邃、星空的浩瀚,以及宁静的夜晚。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元虚”的词汇,但类似的哲学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元虚”是一个较为抽象和深奥的词汇,它在哲学和抽象概念的讨论中可能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于语言学习和表达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但在日常交流中并不常用。
1.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
2.
【虚】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 《尔雅》-河出昆仑虚。 、 《易·升》-虚邑。 、 《诗·傭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 《庄子·天运》-以游逍遥之虚。
【组词】
虚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