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2:39
晒席(shài x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晒谷物的席子”。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晒席是指用于晾晒谷物、粮食的席子或场地,通常由竹子或稻草编织而成,用于在阳光下晾晒谷物以去除水分,防止霉变。
晒席一词源于农业社会对谷物处理的需求。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中晒席的使用逐渐减少,被更高效的烘干设备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晒席是农业社会的一个重要符号,代表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对丰收的期待。它也反映了农业社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晒席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金黄的稻田和勤劳的农民。它传递出一种朴实、勤劳和丰收的喜悦。
在现代生活中,晒席的概念可能更多地被用于装饰或手工艺品,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
在诗歌中,晒席可以被用来象征丰收和勤劳:
金黄的稻谷铺满晒席, 阳光下,勤劳的双手编织着丰收的梦。
晒席的视觉联想可能是金黄色的谷物在阳光下闪耀,听觉联想可能是谷物在晒席上翻动的沙沙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谷物晾晒方法和工具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功能和意义相似。
晒席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农业社会的一种传统处理谷物的方法,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晒】
(曬俗作晒。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在阳光下曝干或取暖)。
暴晒;晒干。
【引证】
《说文》-曬,暴也。 、 《方言七》-暴五谷之类。晋秦之间谓之曬。 、 刘义庆《世说新语》-答曰:“我晒书。”
2.
【席】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 、 《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 、 《礼记·祭统》注-设之曰筵,坐之曰席。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发同枕席。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觉时之枕席。 、 清·方苞《狱中杂记》-席地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席地倚墙。
【组词】
席包、 席具、 席户、 席号、 席荐
座位;席位。
【引证】
《孔子家语》-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
【组词】
席舍、 席尊、 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