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13:3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13:30:23
“会须”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文或文言文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其字面意思是指“应当”、“必须”或“必然”。在古代文献中,它常常用来表达一种必然性或必要性,强调某种行为或状态是不可避免的。
在文学作品中,“会须”常用于表达一种宿命感或必然性,如“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表达了一种豪迈和必然要畅饮的情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历史研究或古典文学研究中,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会须”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应当”、“必须”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古代**文化中,“会须”常用于强调某种道德或行为的必然性,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和规范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的使用较少,但其蕴含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的概念仍然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
“会须”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重和严肃的感觉,它强调了某种行为的必要性,因此在表达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不可置疑性。
在学*和研究古代文学时,我经常遇到“会须”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使用“会须”来表达一种宿命感或必然性:
会须一饮三百杯,
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青春空对夜。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文人在月下独酌,口中吟诵着“会须一饮三百杯”,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古典美和宿命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ust”或“ought to”,但这些词汇缺乏“会须”所蕴含的古典和宿命感。
“会须”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蕴含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的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学*和研究古代文学时,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1.
【会】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会,合也。 、 《玉篇》-会,岁计也。 、 《孟子·万章下》正义-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 《日知录》卷二十四-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 、 《周礼·天官》-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 《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听出入以要会。
【组词】
会事、 会最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2.
【须】
(本字作“须”。后来写成有鬚,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xié),头,彡(shān),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须,面毛也。 、 《礼记·礼运》引《说文》-须,谓颐下之毛。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皙鬒须眉。 、 《礼记·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 、 《汉书·高帝纪》-美须髯。 、 《乐府诗集·木兰诗》-下担捋髭须。 、 《汉书·李广苏建传》-须发尽白。
【组词】
须眉浊物、 虬须、 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