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3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36:46
“申论”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公务员考试中,指的是一种考试科目。申论考试旨在测试考生的综合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字面意思上,“申”有陈述、说明之意,“论”则是讨论、论述的意思,结合起来,“申论”即指陈述和论述问题的过程。
在专业领域,如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问题、撰写文章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在文学和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直接使用,但可以引申为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阐述的行为。
“申论”作为一个考试科目的名称,其词源较为现代,主要是在**公务员考试体系建立后才广泛使用。随着考试制度的发展,“申论”的定义和要求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在**,公务员考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关系到众多求职者的未来。因此,“申论”作为考试的一部分,承载了社会对公务员素质的期待和要求,反映了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对于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来说,“申论”可能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因为它要求高水平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同时,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公共事务的思考和参与热情。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准备或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经历,其中“申论”是必须面对的一个环节。这个过程可能充满了挑战,也可能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
在创作中,可以将“申论”作为一个主题,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或者通过虚构的故事来展现一个人如何通过申论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由于“申论”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可能难以直接关联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元素。但可以通过想象一个考生在紧张地准备申论考试的场景,来激发相关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申论”这一概念的词汇,但类似的考试或评估方式在不同国家都有存在,只是名称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申论”作为一个特定的考试科目名称,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考验,也是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特定领域的语言使用和文化背景。
1.
【申】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同本义;约束。
【引证】
《说文》-申,束身也。 、 《淮南子·原道》。注:“束也。”-约车申辕。 、 《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畏忌自申。 、 《汉书·元帝纪》-勒兵申教令。 、 《礼记·杂记》-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 曹植《洛神赋》-申体防以自持。
【组词】
申束
2.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