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8:5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8:53:33
词汇“再辱”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再辱”字面意思是指再次遭受侮辱或羞辱。其中,“再”表示又一次或再次,“辱”则指侮辱或羞辱。
由于“再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可能在一些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如法律文件或外交辞令中,为了强调某种连续的侮辱行为,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
“再辱”由两个汉字组成,“再”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再次;“辱”则有侮辱的含义,源自古代对不名誉行为的描述。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可能在一些特定的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中出现。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和荣誉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再辱”这样的词汇可能会在强调尊严和荣誉受损的语境中出现。
“再辱”这个词带有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连续的不幸或伤害,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同情或愤怒。
由于“再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再辱”用于描述一个角色在故事中连续遭受的打击或侮辱,以此来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和角色的悲情色彩。
由于“再辱”带有负面情感,可能会联想到黑暗、压抑的视觉形象,或是悲伤、愤怒的音乐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repeated humiliation”或“further disgrace”,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再辱”这个词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和文学创作中,它可以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用来强调连续的负面*或情感。在学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
【再】
(会意。小篆:从一,冓(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再,一举而二也。 、 《周礼·司刺》-再刺再宥再赦。 、 《周礼·巾车》-樊缨十有再就。 、 《礼记·玉藻》-酒肉之赐弗再拜。 、 《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过言不再。 、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再战而烧夷陵。 、 《后汉书·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枪再击。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再则曰老大帝国。
【组词】
再录一堂、 再速、 再二、 再之、 再眠
2.
【辱】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辰”下加脚(止)或加手(又,寸)的形象。①本义:耕作。“辰”是“蜃”的本字,古代以蜃为农具进行耕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耨”(nòu)。②引申义:耻辱) 同引申义。
【引证】
《说文》-辱,耻也。 、 《论语·学而》-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 《史记·货殖列传序》-衣食足而知荣辱。
【组词】
奇耻大辱;荣辱;羞辱;忍辱负重;蒙受屈膝之辱;辱害、 辱残
使…受辱;侮辱。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南辱于楚,寡人耻之。 、 《论语·子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相如,必辱之。
【组词】
足以辱晋;辱邈、 辱抹、 辱没、 辱玷、 辱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