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6:44
浇淳散朴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浇、淳、散、朴。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使淳朴的风气变得浮华,使朴素的事物变得复杂”。它通常用来形容社会风气的变化,从简单淳朴变得复杂浮华。
在文学作品中,浇淳散朴 常用来批评现代社会的浮躁和物质主义,强调回归简单和淳朴的生活方式。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变迁和文化价值观时,它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文化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社会结构和文化趋势的变化。
浇淳散朴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保持淳朴和简单生活方式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讨论现代社会问题时,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在传统文化中,淳朴和简单被视为美德。浇淳散朴** 这个成语反映了对于现代社会物质主义和浮躁风气的批评。在当代社会,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呼吁回归更简单和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怀旧和忧虑。它让我联想到一个更简单、更真诚的时代,同时也担忧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物质主义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使用这个成语来描述我所在城市的风气变化。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显著变化,从简单淳朴变得更为复杂和物质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浇淳散朴风渐变,
浮华世界心难安。
愿寻一片淳朴地,
静享简单岁月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简单的小镇,人们过着淳朴的生活,与现代城市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简单的旋律,来表达对淳朴生活的向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he loss of simplicity and purity" 或 "the corruption of innocence",这些表达也反映了对于简单和纯真生活方式的怀念和批评。
浇淳散朴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变化。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现代社会的复杂性。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保持简单和淳朴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若夫修身以取必于天,而天道之爽,百求之而无一应也;将欲求之于人,而一引手援之,非可望于~之世也。
1.
【浇】
(形声。从水,尧声。本义:沃灌,灌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浇,沃也。 、 李贺《浩歌》-有酒唯浇赵州土。 、 欧阳修《洛阳风俗记》-浇花亦自有时。
【组词】
浇花、 浇溉、 浇沃
2.
【淳】
(形声。(zhūn)本义:浇灌)。
敦厚;质朴;朴实。
【引证】
《淮南子·齐俗》-浇天下之淳,析天下之朴。
【组词】
淳良、 淳古、 淳和、 淳风、 淳粹
3.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4.
【朴】
(形声。从木,菐声。本义:未加工的木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朴,木素也。 、 《书·梓材》。马注:“未成器也。”-既勤朴斫。 、 《老子》-朴散则为器。 、 《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