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1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10:22
词汇“众患”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众”通常指的是许多人或大众,而“患”则指的是忧虑、疾病或问题。因此,“众患”可以理解为许多人共同面临的忧虑、疾病或问题。
由于“众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众”和“患”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来强调问题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众患”可能用来强调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紧迫性,如在讨论社会不公、环境污染等问题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众患”这个词汇,但在讨论社会问题或公共卫生**时,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众患”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忧虑:
在这片土地上,众患如影随形,
贫困、疾病,无声的呐喊。
我们携手前行,共克时艰,
希望的火种,永不熄灭。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如英语中的“common affliction”或“public cr****”。
“众患”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能够简洁地表达许多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强调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
2.
【患】
(形声。从心,毌guàn)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患,忧也。 、 《论语·宪问》-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 《春秋·繁露》-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 、 《国语·晋语》-患货之不足。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患秦兵之来。 、 《世说新语·自新》-患志之不立。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何患不能。
【组词】
患累、 患御、 患忧、 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