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5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52:00
朴讷(pǔ nè)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
结合起来,朴讷形容一个人性格朴实、不善言辞,通常指那些言语不多、行为简单、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朴讷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朴讷的词源较为直接,朴和讷都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容性格特点的词汇。在古代文献中,朴讷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善言辞但内心纯朴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朴讷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即君子应该少说多做,朴讷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有内涵和修养的。
朴讷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不善言辞但内心善良、真诚的人。在现代社会,朴讷的人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够灵活或不够社交,但在某些情境下,这种性格特点也会被欣赏和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朴讷的老师,他不善言辞,但教学认真,深受学生喜爱。他的朴讷让他显得更加真诚和可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朴讷如山间清泉,
不言不语,却润物无声。
心怀纯朴,行事踏实,
在喧嚣中,独守一份宁静。
视觉联想:朴讷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朴素的农舍、勤劳的农夫。 听觉联想:朴讷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鸟鸣、溪水的潺潺声,以及那些不善言辞的人的沉默。
在英语中,朴讷可以对应为“simple and reticent”或“unassuming and quiet”,这些词汇也传达了类似的含义,即简单、不善言辞的性格特点。
朴讷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形容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社会对这种性格的评价和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朴讷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性格的人。
1.
【朴】
(形声。从木,菐声。本义:未加工的木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朴,木素也。 、 《书·梓材》。马注:“未成器也。”-既勤朴斫。 、 《老子》-朴散则为器。 、 《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
2.
【讷】
(会意。从言,从内。表示有话在肚里,难以说出来。本义:语言迟钝) 同本义。也作“呐”。
【引证】
《说文》。按,当为呐之或体。-讷,言难也。 、 《贾子道术》-论物明辨谓之辩,反辩为讷。 、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
【组词】
讷口、 讷涩、 讷直、 讷钝、 讷言
结结巴巴地说。
【引证】
《水浒全传》-只听得差拨口里讷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