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1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14:43
“倍道而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加倍速度前进。其中,“倍道”指的是加倍的速度,“而进”表示前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行动迅速,加快速度前进。
“倍道而进”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汉语,用来形容行动迅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军事行动,也用于形容各种紧急或高效的情况。
在**文化中,强调效率和迅速反应是一种美德。因此,“倍道而进”这个成语在强调快速行动和高效执行的语境中非常适用。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紧迫和高效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在面对挑战时迅速采取行动的决心和勇气。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紧急项目中使用过这个成语来形容团队的努力。我们倍道而进,最终按时完成了任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兼程,倍道而进,只为那一抹晨曦的光。”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快速移动的画面,如疾驰的车辆或奔跑的人。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急促的脚步声或引擎的轰鸣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ouble time”或“hurry up”,但这些表达没有“倍道而进”这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倍道而进”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形容行动迅速,还体现了在面对挑战时的决心和勇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深度。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1.
【倍】
(形声。从人,(tǒu)声。本义:通“背”。反;背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倍,反也。 、 《周髀算经下》-倍正南方。 、 《史记·淮阴侯传》-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进,登也。 、 《易·说卦》-巽为进退。 、 《诗·大雅·桑葇》-进退维谷。 、 《周礼·大司马》-徒衔枚而进。 、 《礼记·表记》-君子三揖而进。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进则引之,退则策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进兵击秦军。 、 《资治通鉴》-以次俱进。 、 、 明·魏禧《大铁椎传》-贼环而进。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猱进鸷击。
【组词】
迈进、 奋进、 进不来出不去、 进旅退旅、 进退中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