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5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52:50
寓托(yù tuō)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某种方式寄托或表达深层的含义或情感。它通常涉及将一个概念、情感或寓意隐藏在另一个看似无关的事物或形式中。
寓托一词源自汉语,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增多,特别是在表达复杂情感或深层含义时。
在中国文化中,寓托常常与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强调通过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尤为常见,如《红楼梦》中的许多情节和人物都充满了寓托。
寓托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邃和神秘。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需要细细品味和解读的艺术作品,以及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深层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通过寓托来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情况。例如,在一次团队会议中,我通过寓托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个决策的担忧,而不是直接反对,这样既避免了冲突,又传达了我的观点。
诗歌示例:
月光下的寓托,
是夜的沉默,
是星的低语,
是心中未曾言说的秘密。
视觉联想:一幅画作,画面中的人物或景物看似平凡,但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深层的寓意和情感。 听觉联想:一首音乐作品,旋律和和声看似简单,但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寓意。
在西方文学中,寓托的概念与“象征主义”(Symbolism)相似,强调通过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深层含义。例如,艾略特的《荒原》就充满了各种象征和寓托。
寓托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在文学和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日常交流中发挥着作用。通过对寓托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寓】
(形声。从宀,禺(yù)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寄居,寄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寓,寄也。 、 《国琼·周语》-国无寄寓。 、 《礼记·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 、 《孟子》-无寓人于我室。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径造袁所寓。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寓逆旅主人。 、 宋·文天祥《后序》-围所寓舍。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同寓数十人。
【组词】
寄寓、 寓士、 寓泊、 寓食、 寓客
2.
【托】
推。同“拓”。
【引证】
《玉篇》-托,推也。 、 《集韵》-拓,手推物也。或作托。
压力单位 ,等于1333.2巴,为0°C和标准重力下1毫米汞柱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