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9:51
哀嚎:指因极度悲伤、痛苦或恐惧而发出的凄惨的哭声或叫声。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尤其是在面临巨大灾难或个人悲剧时。
哀嚎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哀”和“嚎”两个字组成。其中,“哀”表示悲伤,“嚎”表示大声叫喊。在古代汉语中,“嚎”常用来描述动物的叫声,后来逐渐用于描述人的情感表达。
在许多文化中,哀嚎被视为一种自然的情感释放方式,尤其是在面对死亡和丧失时。在一些**仪式或葬礼中,哀嚎被认为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怀念。
哀嚎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悲伤、痛苦和无助。它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脆弱性和情感深度的思考。在听到或使用这个词汇时,人们可能会感受到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
在个人经历中,哀嚎可能与某些深刻的情感体验相关联。例如,在亲人去世或经历重大挫折时,人们可能会通过哀嚎来释放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在诗歌中,哀嚎可以被用来创造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哀嚎声在风中飘散。
悲痛的灵魂,无助地呼喊,
在黑暗中寻找一丝温暖。
哀嚎这个词可以让人联想到黑暗、阴郁的画面,如废墟、荒野或孤独的身影。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凄厉的哭声或尖叫声,这些声音在寂静的夜晚尤为刺耳。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类似情感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的“wail”和“howl”都可以用来描述哀嚎,但“wail”更侧重于哭泣,而“howl”则更侧重于大声的叫喊。
哀嚎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情感表达功能,它能够有效地传达悲伤、痛苦和绝望等强烈情感。通过对哀嚎的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应用,以及它对个人情感和思维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这类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力量。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嚎】
(形声。从口,豪声。本义:吼叫;鸣叫)。
同本义。
【引证】
梅尧臣《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昼夜风不止,寒树嚎未休。
【组词】
嚎啸、 鸡嚎天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