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3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37:04
反问: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来表达一个肯定或否定的观点,而不是真正寻求答案。这种提问方式通常用于强调或加强语气,使听者或读者自行得出说话者想要表达的结论。
反问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即为“反过来问”。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论语》中的“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即是一种反问。
在**文化中,反问常用于文学和日常交流中,用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在辩论和演讲中,反问也是一种常用的技巧,用以引导听众思考。
反问往往带有一种挑战或质疑的情感色彩,能够激发听者的思考和反应。在文学作品中,反问常用于表达作者的强烈情感或观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用反问来表达对某事的惊讶或不认同,例如在朋友提出一个不合理的建议时,我会说:“你真的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吗?”
在诗歌中,反问可以用来增强诗句的情感表达:
难道夜空中的星辰,不也在寻找归途?
反问在视觉上可能联想到一个质疑的表情或手势,如皱眉或摇头。在听觉上,反问的语气通常带有上升的语调,以示强调。
在英语中,反问同样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Isn't it obvious?”(难道这不明显吗?)在不同文化中,反问的使用和理解大致相似,都用于强调观点或情感。
反问是一种有力的修辞工具,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说服力。在学*和使用反问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以确保其效果。反问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常见,也在专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语言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