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24
“反逆”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反对和背叛,通常指对权威、规则或既定秩序的反抗和背离。它强调的是一种强烈的、有时是极端的反对态度。
“反逆”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反”和“逆”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反对和逆向。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一直用来描述对权威的挑战和背离。
在**文化中,“反逆”常常与青春期的叛逆行为联系在一起,也被用来描述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在社会变革时期,这个词可能指代对现有体制的反抗。
“反逆”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可能让人联想到勇气、挑战和不妥协。它也可能引起对权威的质疑和对自由的渴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年轻人表现出反逆行为,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反逆”:
在沉默的夜里,反逆的火花
在心中悄然点燃,
挑战黑暗,追求光明,
不屈的灵魂,永不言败。
“反逆”可能让人联想到火焰、抗议的标语和激昂的音乐,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对反逆行为的直观感受。
在英语中,“反逆”可以对应为“rebellion”或“defiance”,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常用来描述对权威的反抗。
“反逆”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情感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反逆”这个词对于传达复杂的社会和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1.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2.
【逆】
(形声。从辵(chuò),屰(nì)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 《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 、 《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 、 宋·苏轼《留侯论》-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 、 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 、 陶潜《自祭文》-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组词】
逆战、 逆厘、 逆劳、 逆暑、 逆视、 逆送、 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