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3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36:04
瓠果:瓠果是指葫芦科植物的果实,通常为长圆形或椭圆形,外皮坚硬,内部含有种子。瓠果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用途,如制作容器、乐器或食物。
词源:瓠果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瓠指的是葫芦科植物,果即果实。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瓠果的用途和意义逐渐扩展,从最初的实用功能到文化象征。
在许多文化中,瓠果被视为吉祥物,象征着丰收和繁荣。在**,瓠果常用于节日装饰和传统工艺品。
瓠果给人以自然、朴素和传统的感觉,联想到田园生活和手工艺的美。
在乡村旅行时,我曾看到当地居民用瓠果制作各种生活用品,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实用,而且富有地方特色。
诗歌: 瓠果轻摇,岁月悠悠, 古朴之风,心中留。
视觉:想象一个瓠果雕刻的艺术品,线条流畅,色彩自然。 听觉:想象葫芦丝的音乐,悠扬而古朴。
在不同文化中,瓠果的用途和象征意义各异。例如,在非洲,瓠果常用于制作乐器和容器;而在亚洲,瓠果更多用于装饰和传统工艺。
瓠果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葫芦科植物的果实,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瓠果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文化和传统。
1.
【瓠】
(形声。从瓜,夸声。本义:瓠瓜) 同本义 。一年生草本植物,爬蔓,夏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吃
【组词】
瓠齿、 瓠肥、 瓠脯、 瓠犀
2.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