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4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41:43
焦枯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焦”和“枯”。字面意思是指物体因过度受热或干燥而变得干燥、脆硬,失去了原有的水分和生机。基本含义是指物体因缺乏水分而变得干燥、脆弱,常用来形容植物、皮肤等因缺水而失去活力和弹性。
焦枯 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焦枯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焦”和“枯”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因热而变质”和“失去水分”。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单独使用,后来结合成一个词,用以形容因缺水而导致的干燥状态。
在农业社会中,焦枯 常与干旱、饥荒等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对生存条件的担忧。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环保和气候变化的讨论中。
焦枯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与死亡、衰败和缺乏生机相关。联想可能包括干旱的沙漠、枯萎的植物、老化的皮肤等。
在日常生活中,焦枯 可能用于形容长时间未浇水导致的花草枯萎,或者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皮肤变得干燥。
在诗歌中,焦枯 可以用来描绘荒凉的景象:
焦枯的树枝在风中摇曳, 沙漠的边缘,一片死寂。 时间的痕迹,刻在每一寸土地, 生命的火焰,在干渴中熄灭。
焦枯 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干裂的土地、枯黄的叶子、干燥的皮肤等。听觉联想可能包括风吹过干枯树枝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焦枯 可以对应词汇如 "parched" 或 "withered",它们在描述因缺水而导致的干燥状态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焦枯 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生动地描绘因缺水而导致的干燥和衰败状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描述和表达的层次,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焦】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火所伤也。 、 《玉篇》-焦,火烧黑也。 、 《礼记·内则》-濡灸之举焦。 、 《素问》-凡气因火变则为焦。
【组词】
焦盆、 焦鎚、 焦尾、 焦霹雳
2.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