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4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40:54
“梳辫子”字面意思是指用梳子将头发梳理成辫子的过程。基本含义是指整理头发,使其成为辫子状的发型。
“梳辫子”一词源于汉语,其中“梳”指的是梳理头发的工具或动作,“辫子”则是指将头发编成的条状发型。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基本含义和用法变化不大。
在**文化中,梳辫子常常与女性的传统形象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辫子被视为一种朴素和勤劳的象征。在现代社会,梳辫子也成为一种时尚和个性的表达方式。
“梳辫子”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早晨、传统的美丽以及女性的温柔。它也可能唤起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尤其是母亲或祖母为自己梳辫子的情景。
在我的生活中,梳辫子是一种放松和自我护理的方式。每当我感到压力大时,梳理头发成辫子能让我感到平静和有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光中,她轻梳青丝成辫,如溪流般柔顺,时光在这一刻静止。”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女性在窗边梳辫子的画面,阳光洒在她的头发上,形成美丽的光影。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梳子轻轻划过头发的声音,以及可能伴随的鸟鸣声。
在不同文化中,梳辫子的方式和意义各不相同。例如,非洲文化中的辫子常常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而在西方文化中,辫子更多被视为一种时尚选择。
“梳辫子”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细腻之处。
1.
【梳】
(形声。从木,疏省声。本义: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梳,理发也。 、 《广雅》-梳,栉也。 、 《释名》-梳,言其齿疏也。 、 《新唐书·吴兢传》-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
【组词】
木梳;梳枇、 梳掠、 梳行、 梳背、 梳掌
用梳整理头发。
【引证】
杨雄《长杨赋》-头蓬不暇梳。 、 《明史·洪钟传》-贼如梳,军如篦。 、 唐·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 清·袁枚《祭妹文》-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
【组词】
梳云、 梳裹、 梳沐、 梳雪、 梳栉
2.
【辫】
交织,编结。也作“编”。
【引证】
《说文》-辮,交也。 、 《通俗文》-织绳曰辮。 、 《梁书·西北诸戎传》-女子头发辫而不垂。
【组词】
辫发、 辫髻
发辫。分股编紧的头发。
【引证】
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解辫请职。
【组词】
梳小辫儿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