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4:33
污手垢面 的字面意思是手和脸都沾满了污垢,形容一个人非常肮脏或不修边幅。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因为长时间工作或生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而变得脏兮兮的人。
"污手垢面" 这个词汇源自汉语,由 "污"、"手"、"垢"、"面" 四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污" 指的是脏东西,"垢" 指的是污垢,"手" 和 "面" 分别指手和脸。这个词汇在历史上一直用来形容人的脏乱状态。
在**文化中,"污手垢面" 常常与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有时也用来表达对这些人的同情和尊重。
这个词汇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与脏乱和不卫生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引起同情或敬意,尤其是当它用来描述那些为了生计而辛勤工作的人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过建筑工人在炎热的夏天工作后,个个污手垢面,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这种坚韧和乐观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污手垢面":
污手垢面,汗滴如珠,
烈日下,坚韧如初。
尘土飞扬,心却清澈,
勤劳的双手,绘出生活的图。
看到 "污手垢面" 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工人站在夕阳下,脸上和手上沾满了泥土和汗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们的交谈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dirty hands and face" 或 "grimy",但这些词汇在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上可能与 "污手垢面" 有所不同。
"污手垢面" 这个词汇虽然描述的是一种不卫生的状态,但它也反映了人们为了生活而付出的努力和坚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不仅有助于丰富词汇量,还能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生活状态。
他从车间出来,把自己弄得~
1.
【污】
(形声。从水,于声。本义:停积不流的水)。
浊水池。一说小水坑。
【引证】
《说文》-污,秽也,一曰小池为污。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4.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