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1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10:09
词汇“出有入无”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出现时有,消失时无”。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短暂性、无常性或者是某种现象的暂时性。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幻莫测,如云彩的出现与消失。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某人的情绪波动,比如“他的情绪总是出有入无,让人捉摸不透”。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哲学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讨论物质或现象的暂时性和不确定性。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出”和“入”两个动词加上“有”和“无”两个形容词构成,表达了事物状态的变化。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道家思想中的“无常”观念,即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状态。这种观念在的文学、哲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感,因为它描绘的是事物的短暂和无常,这种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些短暂的现象,比如天气的变化或者人际关系的波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花儿出有入无,岁月如梭,人生几何?”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花海,花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和消失。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旋律轻柔、节奏变化多端的曲子,来表达这种无常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re today, gone tomorrow”,虽然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使得表达方式和联想有所不同。
“出有入无”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事物变化的本质,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要认识到事物的短暂性和无常性,这种认识对于理解世界和自我成长都是重要的。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深度,以及它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或与众仙,策空驾虚,出有入无,分形散影,处处游集。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有】
3.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4.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