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5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58:58
词汇“尽法”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法律或行政含义。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尽法”字面意思是指完全按照法律或规则行事,不折不扣地执行法律。在古代,这可能指的是官员在处理案件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不得有任何偏私或变通。
“尽法”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尽”表示完全、彻底,“法”指法律或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强调法律严格执行的语境中仍可能出现。
在**传统文化中,法律的严格执行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因此,“尽法”这一概念体现了对法律的尊重和对公正的追求。
该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严肃、公正和权威,给人以庄重和信赖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尽法”这一词汇,但在讨论法律问题或强调遵守规则时,其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创作中,可以将“尽法”融入到描述一个严格遵守法律的角色或情节中,以展现其正直和责任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官员在公堂上严肃断案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庄重严肃的背景音乐来增强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adhere to the law”或“strictly follow the law”,但具体词汇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
“尽法”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对法律的尊重和严格执行的重要性。在学*和理解这一词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1.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