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4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3:52
“乱丝”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混乱的丝线,通常用来比喻复杂难解或杂乱无章的事物。在汉语中,它常常用来形容思绪、事务或环境的混乱状态。
“乱丝”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来形容实际的丝线混乱状态。随着语言的发展,其意义逐渐扩展到比喻性的用法,用来描述抽象的混乱状态。
在**文化中,丝线常常与细腻、精致和有序联系在一起。因此,“乱丝”这个词汇在文化上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暗示着无序和混乱。
“乱丝”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着困惑、无助和混乱。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无法解开的结或混乱的线团。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多项任务同时进行时,感到自己的思绪和计划就像一团乱丝,难以理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乱丝”:
心海波澜起,思绪乱丝缠。
夜深人静时,独对月明前。
视觉上,“乱丝”可能让人联想到缠绕在一起的彩色丝线,或是混乱的线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嘈杂的声音,如同混乱的思绪。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tangled web”或“a mess”,虽然它们在语义上与“乱丝”相似,但在文化联想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乱丝”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比喻,能够生动地描述复杂和混乱的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1.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2.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