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2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26:08
“注眸”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目光集中或注视某物。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专注地看某样东西,强调目光的集中和专注。
在文学作品中,“注眸”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或情感状态,如“她注眸着远方,眼中充满了期待。”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交流中,它可以传达一种深沉的情感或专注的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表演艺术中,“注眸”可能被用来分析或指导如何通过目光传达信息或情感。
“注眸”由“注”和“眸”两个字组成。“注”字有集中、注入的意思,“眸”指眼睛。这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目光的交流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传达情感、意图和尊重。因此,“注眸”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是一个有深意的词汇,反映了人对目光交流的重视。
“注眸”这个词给我一种深沉和专注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静谧中思考的时刻,或是对某人或某物深深的情感投入。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观看一场戏剧表演时,演员通过“注眸”与观众建立了强烈的情感联系,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目光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注眸”:
月光下,她注眸着湖面, 波光粼粼,映出她的梦。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边,注眸着窗外的雨景。背景音乐可能是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aze”或“stare”,但这些词汇在情感色彩上可能与“注眸”有所不同。“Gaze”通常带有欣赏或深思的意味,而“stare”可能更多地表示好奇或不礼貌。
通过对“注眸”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目光在交流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通过目光传达情感和意图。
1.
【注】
(形声。从水,主声。本义:灌入,注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灌也。 、 左思《吴都赋》-振盪注流。 、 《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 、 《世说新语·言语》-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而泽下注。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大雨如注。 、 《东观汉记》-暴雨下如注,水潦成流。 、 沈括《梦溪笔谈》-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
【组词】
把酒注到瓶里;注溉、 注萤、 注集、 注溜
2.
【眸】
(形声。从目,牟声。本义:瞳人,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眸,目童子也。 、 《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 、 《淮南子·说山》-清之为明,杯水见眸子。 、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
【组词】
眸子、 眸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