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3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1:38:39
“毡墙”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用毡子制成的墙壁。毡子是一种由羊毛或其他纤维通过湿、热、压力等工艺制成的无纺布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音和防潮性能。因此,毡墙通常指的是一种用毡子作为主要材料构建的墙壁,这种墙壁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可能用于保温、隔音或装饰。
在文学作品中,“毡墙”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温暖、舒适或隐蔽的空间,如在描述一个牧民的帐篷内部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社群或行业中,如游牧民族或手工艺人。在专业领域,如建筑或室内设计,毡墙可能被提及作为一种特殊材料的应用。
“毡”字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用羊毛压制成的布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毡子的制作工艺和用途都有所发展,从最初的保暖材料到现代的多功能材料。
在游牧文化中,毡墙是帐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居住空间,还象征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毡墙可能更多地出现在特定的设计或艺术项目中,作为一种创新材料的使用。
“毡墙”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舒适和自然的感觉。它可能唤起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或是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毡墙可能不常见,但如果在一个寒冷的地区旅行时,可能会遇到用毡子搭建的临时住所,这种体验会让人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毡墙的拥抱下,心灵找到了避风的港湾。”
想象一下,在一个用毡墙搭建的帐篷里,外面的风声被有效地隔绝,内部温暖而安静,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柔和的灯光和轻柔的音乐。
在不同文化中,毡墙可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中亚的游牧文化中,毡墙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在西方文化中,它可能更多地被视为一种装饰或功能性材料。
“毡墙”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代表了特定文化和技术的结合。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通过深入学习“毡墙”,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世界多样性的认识。
1.
【毡】
(形声。从毛,占声。本义: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氈,撚毛也。 、 《周礼·天官·掌皮》-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
【组词】
毡单、 毡布、 毡车、 毡衫、 毡屋、 毡席、 毡帽、 毡毯
2.
【墙】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墙,垣蔽也。 、 《诗·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 、 《论语·公冶长》-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 、 唐·杜甫《石壕吏》诗-老翁逾墙走。
【组词】
墙阙、 墙宇、 墙篱、 墙东、 墙茨、 土墙;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