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9:47
循例: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遵循惯例或常规做法。它强调按照既定的规则、传统或先例行事,不轻易改变或创新。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循例可能用来描述角色遵循传统或习俗的行为,如婚礼、葬礼等。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循例可能用来表达某人按照常规或习惯行事,如“他总是循例去上班”。 专业领域: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循例可能指遵循行业标准或先前的案例。
同义词:
反义词:
词源:循例这个词由“循”和“例”两个字组成。“循”意味着遵循或沿着某条路径行进,“例”意味着惯例或先例。 演变:在古代汉语中,“循”和“例”分别有各自的意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循例”这个复合词。
在传统文化中,循例往往与尊重传统和秩序有关。在现代社会,循例可能被视为保守或缺乏创新,但也可能被视为稳定和可靠的象征。
情感反应:循例可能给人带来一种稳定和安全感,但也可能让人感到缺乏新鲜感和创新性。 联想:循例可能让人联想到传统节日、家族聚会等场景。
在个人生活中,循例可能体现在日常习惯、工作流程等方面。例如,每天早上循例去健身房锻炼。
在诗歌中,循例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界的规律,如“四季循例更替,岁月无声流转”。
视觉联想:循例可能让人联想到日历、时钟等象征时间规律的物品。 听觉联想:循例可能让人联想到钟表的滴答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规律。
在不同文化中,循例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循例可能与遵守规则和法律有关,而在东方文化中,循例可能与尊重传统和家族价值观有关。
循例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描述了遵循常规的行为,还反映了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观。在个人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循例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
1.
【循】
(形声。从彳,盾声。彳(chì),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顺着,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循,行顺也。 、 《庄子·天道》-循道而趋。 、 《庄子·列御寇》-循墙而走。 、 《书·顾命》-率循大下。 、 《淮南子·本经》-五星循轨。 、 《淮南子·原道》-循天者,与道游者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循山而南。 、 《吕氏春秋·察今》-循表而夜涉。 、 《聊斋志异·促织》-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 、 清·姚鼐《登泰山记》-循以入。
【组词】
循轨、 循箫
2.
【例】
(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公别比例之义。古只作列,此字后出。-例,比也。 、 元·刘壎《隐居通议·欧阳公》-举此以例其余。
【组词】
溯古例今;以此例比
类;列。
【引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组词】
不在此例;例及、 例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