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4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48:35
恍然大悟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突然间明白了某个道理或事情的真相。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困惑或不解之后,突然间理解了某个问题或情况。
恍然大悟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这里的“恍然”原指突然明白的样子,后来演变成现在的成语。
在**文化中,恍然大悟常常与智慧和领悟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一个人在经历了困惑和挑战后,最终达到了理解和领悟的境界。
恍然大悟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惊喜和满足,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或理解复杂情况后的成就感。
在高中时,我曾对一个数学难题感到非常困惑,直到有一天在梦中突然有了灵感,第二天醒来后恍然大悟,终于解开了那个难题。
在诗歌中,恍然大悟可以用来形容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迸发:
夜深人静时,笔下生花,
恍然大悟,诗意盎然。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 "suddenly realize" 或 "have an epiphan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突然理解或领悟的意思。
恍然大悟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也让我在表达自己的领悟和理解时更加生动和有力。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欣赏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彼此相视而笑。
1.
【恍】
(形声。从心,況省声。字本作怳,亦作慌.本义:狂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怳,狂之貌。 、 《广雅·释诂四》-怳,狂也。 、 《楚辞·少司命》-临风怳兮浩歌。
【组词】
恍恍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悟】
(形声,从心,吾声。本义:理解,明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悟,觉也。 、 《文选·谢混游西池诗》-悟彼蟋蟀唱。 、 《素问·八正神明论》-慧然独悟。 、 《后汉书·张酺传》-未悟见出,意不自得。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闻而悟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悟前狼假寐。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悟大光明法。
【组词】
觉悟、 悟心、 悟宗、 悟悦、 悟理、 悟物、 悟明、 悟佛、 悟禅、 悟道参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