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3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36:15
唆诱: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通过言语或行为引诱、诱导他人做某事,通常带有负面或不当的意图。它强调的是一种诱导或煽动的行为,目的是使他人采取某种行动,尤其是那些可能不被认为是正当或道德的行动。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唆诱可能被用来描绘反面角色或复杂的道德困境,例如,一个角色可能被描绘成通过唆诱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唆诱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人试图说服他人做某事,尤其是当这种行为带有不良动机时。
专业领域:在法律或心理学领域,唆诱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操纵或诱导行为,尤其是在涉及犯罪或心理操控的情况下。
同义词:诱导、煽动、怂恿、引诱
反义词:劝阻、制止、阻止
词源:唆诱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唆”和“诱”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教唆”和“诱导”。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唆诱的含义逐渐固定,主要用于描述带有负面意图的诱导行为。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唆诱可能被视为一种不道德或不正当的行为,尤其是在涉及欺骗或操纵的情况下。
情感反应:唆诱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诱导他人做不正当的事情。
联想:可能会联想到阴谋、欺骗和道德败坏。
在现实生活中,唆诱可能出现在各种情境中,例如,在商业交易中,某人可能试图通过唆诱来获得不公平的优势。
在诗歌中,唆诱可以被用来描绘一种复杂的情感或道德困境:
他的话语如蜜, 唆诱着她的心, 在道德的边缘徘徊, 不知何去何从。
视觉联想:可能会联想到阴暗的角落、狡猾的笑容和诡计多端的场景。
听觉联想:可能会联想到低沉、诱人的声音,试图说服或诱导他人。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唆诱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诱导他人做不正当的事情——是普遍存在的。
唆诱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涉及到道德和伦理的复杂性。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社会中的各种行为和动机。
1.
【唆】
(形声。本义:怂恿人做坏事)。
同本义。
【引证】
《西游记》-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
【组词】
唆讼、 唆教、 唆掇、 唆犯、 唆哄、 唆激、 唆冷、 唆说、 唆送、 唆诱、 唆摆、 唆嘴、 唆拨、 唆诈、 唆毒、 唆令
2.
【诱】
(形声。从言,秀声。字本作“羑”,从厶(sī),从羑(yǒu)。厶,同“私”。羑,诱导。本义:教导;引导;劝导)。
同本义。
【引证】
《广韵》-诱,引也。 、 《荀子·非十二子》-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组词】
诱动、 诱训、 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