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6:41
“凉冰冰”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物体或环境温度低,给人以冰冷的感觉。它通常用来描述触感或者环境的温度状态,强调一种冷冽、不温暖的感觉。
在文学中,“凉冰冰”可以用来营造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如描述冬天的景色或者一个人的心情。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态度冷淡或者某物触感冰冷。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气象学,它可能用来描述具体的温度或热能状态。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强调点不同,“凉冰冰”更强调触感的直接性和冷的程度。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温暖和舒适。
“凉冰冰”是由“凉”和“冰冰”两个词组合而成,强调了冷的程度。在汉语中,这种重复的使用方式增强了形容词的强度和形象性。
在文化中,冬天常常被描述为“凉冰冰”的季节,这与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性和对温度的描述*惯有关。
“凉冰冰”给人以冷清、孤寂的情感反应,可能联想到冬天的寒冷、孤独或者某人冷淡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凉冰冰”来形容冬天的早晨或者某人冷淡的态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凉冰冰的月光洒在寂静的湖面上,映出一片冷清的世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覆盖着白雪的田野,寒风中摇曳的枯枝,给人一种“凉冰冰”的感觉。听觉上,可能是寒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cy cold”或“chilly”,它们在描述温度和感觉上与“凉冰冰”相似。
“凉冰冰”是一个形象生动的形容词,能够准确地传达冷的感觉和氛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具体地描述和理解温度和情感状态。
1.
【凉】
辅佐。 同: 倞
【引证】
《诗·大雅·大明》。传:“佐也。”-凉彼武王。
【组词】
凉贰
信,实。 同: 谅
【引证】
《诗·大雅·桑柔》-凉曰不可,覆背善詈。 、 《左传·昭公四年》-君子作法于凉。
2.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3.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