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4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49:31
“九重霄”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极高的天空,特别是指天空中极高的层次。在古代**,人们认为天空分为九层,因此“九重霄”常用来形容极高的天空或者极远的地方。
“九重霄”源自**古代对天空的神话和宇宙观,认为天空有九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极高或极远的事物。
在**文化中,“九重霄”常与神仙、神话和超凡脱俗的境界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天空和宇宙的神秘感和敬畏之情。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崇高、神秘和梦幻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神话中的仙境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登山旅行中,站在山顶仰望天空,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九重霄”的意境,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渺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梦回九重霄,星辰作伴,云海为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星空图,星星闪烁,仿佛触手可及;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悠扬的古典音乐,如《月光奏鸣曲》,来增强“九重霄”带来的梦幻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heavens”或“the sky”,但“九重霄”特有的九层概念在西方文化中不常见。
“九重霄”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古代文化和宇宙观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词汇,能够增添语言的美感和深度。
1.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2.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
3.
【霄】
(形声。从雨;肖声。本义:米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霄,雨霓为宵。 、 《国语·齐语》。注:“冰雪杂下者谓之霄。”-雨霓为霄雪。 、 《和吴冲卿雪诗》-风助霄仍汹。
【组词】
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