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1:45
一种很大的鞭子。銮驾仪卫之警人用具。朝会时鸣之以发声﹐以示肃静。也称鸣鞭。
1.
【静】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安静;宁静。
【引证】
《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 、 《国语·晋语》-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 《吕氏春秋·音律》-本朝不静。 、 《吕氏春秋·审分》-静乃明几。 、 《诗·郑风·女曰鸡鸣》-莫不静好。 、 晋·支遁《八关斋会诗序》-清和肃穆,莫不静畅。
【组词】
静雅、 静鞭、 静办处
2.
【鞭】
(形声。从革,便声。本义:皮制的马鞭)。
同本义 泛指鞭子。
【引证】
《说文》-鞭,驱也。 、 《国语·晋语》-其左执鞭弭。 、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乐府诗集·木兰诗》-北市买长鞭。 、 唐·李白《赠友人》-骏马不劳鞭。
【组词】
鞭影、 鞭镫、 鞭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