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8:5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8:56:30
公畦(gōng q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公共的田间小路或田埂。在农业社会中,公畦通常是指用于划分农田、便于灌溉和行走的田间小道。
公畦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公”(公共的)和“畦”(田间小路)组成。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公畦是公共设施的一部分,用于划分和维护农田。随着社会的发展,公畦的概念可能逐渐淡化,但在农业领域仍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在**传统文化中,公畦象征着社会秩序和集体利益。它体现了古代农业社会对土地的共同管理和维护。在现代社会,公畦的概念可能更多地与农业技术和土地管理相关。
公畦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田园风光和传统的农业生活。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平和、宁静和秩序感。
在个人生活中,公畦可能不太常见,但在参观农村或农业展览时,可能会遇到相关的场景和讨论。
在诗歌中,公畦可以被用来描绘田园风光:
沿着公畦,绿意盎然, 稻香飘溢,岁月静好。
公畦可能让人联想到绿色的田野、稻田的波浪声和农民的劳作声。视觉上,公畦是一道道划分田地的线条,形成有序的图案。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农田划分概念可能存在,但具体的词汇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ield boundary”或“furrow”。
公畦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农业和土地管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秩序和集体利益,也反映了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畦】
(形声。从田,圭声。本义:田畦。一说五十亩为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畦,田五十亩曰畦。 、 《孟子》。刘注;“今俗以二十五亩为小畦,五十亩为大畦。”-病于夏畦。 、 《庄子》-[子贡]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 、 宋·沈括《梦溪笔谈》-一畦之间。